用礼学文化润泽美好人生
发布日期:2023-03-03
浏览量:85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疫情三年,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恐慌与焦虑的心理,那做为礼者的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运用礼学文化让大家能够在疫情过后平移度过这个阶段,让每个人熟知礼学文化通达美好人生。
尽管我们在国家的引领下,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同时也有一些令人沮丧的现象。而且我们会发现在每一次大的灾难面前,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伟岸的身躯,但同时也会看到很多个体的无知,在极其严重期间。一边是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痛苦生命,而一边的来势汹汹的网络舆论大战,一边是因疫情造成的悲凉景象。一边是娱乐至死的全民直播,而有些人在此秀优越感,在灾难面前不应该幸灾乐祸是每一个健全人应有的良知。
我个人觉得这一切都可从礼学文化中去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增加自己的理性智慧。首先是我们懂得敬畏与谦卑。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人只有拥有了敬畏之心,才谈得上良心、义务、责任道德,才能形成责任感,事业心,民族精神,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这些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有了敬畏方得谦卑之心,有了敬畏与谦卑才能制止我们人生中的狂妄与自大,这恰是对我们生命的保护,所以生活当中,不仅仅只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我们还需要有天地观。需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就在于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之所以能够坚持的走下去,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比灾难最强大的力量,叫做爱?因为一次一次的灾难,让我们醒悟,让我们明白。不仅要珍惜自己,珍惜家人。善待身边的人,还要爱护地球。因为人类早已是命运共同体了,所以我们也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最近我们看到巴基斯坦蝗灾,土耳其地震,都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
第三如需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我们还要懂得修身静气,我们往往在安静下来的时候会有种灵感迸发,灵感迸发,就是智慧在显露,如何去修炼这种功夫呢?有的人去打坐,我想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反观内心,《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当你反观内心后你会发现平时那些想不明白想不清楚的事,你也能想的明白了看得清楚,自然就会懂得,然后把那些不好的情绪不好的东西过滤掉,留下的就是自己需要的,使自己更加淡然、美好。
还需要修炼一种功夫叫慎独。慎独指的就是我们一个人闲居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做到诚意,正心,谨慎,从事也能够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人前人后做的一个样子。那什么样的方法?孔子答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就是“理”。在孔子看来,人生于世,都会有欲望,合理的欲望叫天理,过度的欲望就叫人欲,所以要去人欲存天理!这四句话其实就是要人谨守内心的良知,知善则行,知恶则止,莫让天理成人欲。
如果一个人能够境随心转,其实人生遇到困难挫折或者是苦难都有自我救赎的能量。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自我救赎。但我们还需要懂得一个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有清晰的方向,定出明确的目标,然后做出有效行为,人生需要不断更新“攀登意识”。“每天淘汰你自己”,总之,人生是苦乐参半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提升自己,就会永远活在不安。如果一个人从来不会离群索居,不会读书的话,这样的人终究也是缺乏力量的。
我们由衷期盼世界能够回到以前的样子。那么也衷心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持守一颗敬畏,谦卑,仁爱慈悲之心。学会慎独自处,永葆学习的心态,珍惜当下,面向未来,去追求我们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 : 政务窗口:绽放服务之美
下一篇:大家风范 尚礼为先 综合素养提升